查看原文
其他

专访 | 卖水果、创立“最苏州”、开公司,这位苏大学子的创业路真精彩!

新媒体中心 苏州大学 2019-04-06

精彩推荐

1.十一月招聘信息汇总(11.20-11.30)

2.学无止境|一周讲座概览(11.19-11.23)

3.用两元钱,我们能做什么呢?


在最近结束的2018年“创青春”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上,东吴商学院毕业研究生纪文翰团队的项目“苏州翰云科灵网络信息服务有限公司”一举斩获主体赛-创业计划赛金奖和网络信息经济专项赛(实践类)金奖。

(获奖团队和奖杯)


“创青春”大学生创业大赛俗称“小挑”,由共青团中央、教育部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、中国科协、全国学联等主办,与“挑战杯”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(“大挑)交叉进行,被誉为大学生的“奥林匹克竞赛”,在创新创业比赛中极具权威性和影响力。



参赛之初团队便积极备赛,纪文翰与苏大团委老师、东吴商学院的指导老师和团队成员密集地准备材料、制作PPT,经常工作到半夜,在经历了近百次计划书修改、无数次排练路演后,最终荣誉加身,成为为数极少的全国双冠项目


参赛的时候他还是苏大学生,获奖时他已经成为了校友。“并不是为了获奖而参加比赛”,纪文翰坦言。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,创业四年积累的宝贵经验给了他厚积薄发的力量。


尝试,带来人生无限可能


“你从卖一筐水果,到创立‘最苏州’公众号,再到拥有一家‘新四板’上市公司,对你来说,幸福或许就是创业之梦在你手中完美绽放。”2018年苏州大学学位授予仪式上,熊思东校长对一位毕业生说了这样的寄语,这位同学就是纪文翰。


2010年,纪文翰考入苏大文科强化班,并于2014年保研至苏大东吴商学院,攻读金融学硕士学位。今年刚刚硕士毕业的他,拥有着不同常人的丰富阅历。“最苏州”创始人、科灵新媒体CEO……搜索纪文翰的履历,会发现他与其他毕业生不同的头衔。


“我是一个喜欢折腾的人。”纪文翰这样评价刚刚结束的学生时代的自己。大一时,恰逢中韩食堂附近的水果店关门,而校外水果店价格昂贵,敏锐地发现“商机”后,他决定在苏大开一家水果店。说干就干,当时他在苏大报亭做兼职,很快他把报亭盘下一半,还在“人人网”上开了一个主页,便开始销售水果。


(卖水果时期的纪文翰)


“每天夜里凌晨两三点去水果批发市场,借了学校送牛奶的三轮车去进货,第二天就有新鲜的水果出售。”当时开水果店的初衷,是希望身边的同学能低价买到好吃的水果,因而他给水果店取名“理想主义”。课余时间,纪文翰还开辟了“线上业务”,根据“人人网”上的订单将水果送到每个宿舍。


诚信是首要准则,他坚持每个卖出的水果都是好产品。每天纪文翰都会把不甜的水果单独挑出来放在一边,并在上面挂着写了“我给主人丢脸了因为我不甜”的牌子,幽默之余水果生意得到越来越多同学的认可。


这样“白天学习、卖水果,晚上进货”的生活坚持了半年左右,为了不耽误学业,他决定把报亭分租出去成为格子铺,不再做水果,至今苏大报亭还有格子铺的传统。


(当时的“理想主义”水果店和水果上的标牌)


刚上大学时,纪文翰一直希望出国深造,于是先后考过了托福和GRE。到了大三,他觉得在出国之前应该有多种尝试,于是做家教、做主持人、去公司实习忙得不亦乐乎。各种各样的兼职,让他明白人生有多种可能性。临近毕业,他选择了保研。



出国、工作、学术,在三个不同方向的尝试中,纪文翰发现,人生并不像之前规划的那样,只是单一的可能,而应该是有各种各样的可能


纪文翰也曾纠结于毕业后的去留。究竟是留在苏州发展,还是当“北漂”、“上漂”一族,抑或是回家找工作。面对人生选择,他的态度就是尝试。他去不同的城市实习,做不同的工作,慢慢才知道什么样的生活才最适合自己,才是自己最想要的。“我喜欢把事情扎实地做好,找准自己的方向去尝试。”


(创业初期的纪文翰)


纪文翰最初接触到自媒体领域,是在传播学概论的课堂上被要求采访知名儿童文学作家郑渊洁,这是他“首次通过社交网络和名人产生联系”。抱着试试看的心态,他开始把自己在苏州的所见所闻分享到社交媒体上。一段时间后,他的原创公众号得到了许多人的鼓励和认可。看着越来越多的“大V”把自媒体通过公司化的运营,他也决定开始尝试,把自己的爱好发展成事业


既然是做事业,纪文翰在仔细思考后,决定放弃带有很强情感风格的个人类公众号,选择做综合性质的城市类公众号。一是考虑到城市的发展与公众号的运转是紧紧相连的,公众号可以涉及到品牌、活动、公关等更多方面的内容,再者伴随城市发展,公众号能达到宣传、互动、配合的效果,让受众全方位体验城市发展脉搏。


2014年,纪文翰尝试做了许多城市公众号,在做的过程中,他发现自己更贴近苏州,这座天堂一般的城市,有太多有深度有意义也有趣味的内容值得分享。就这样,“最苏州”公众号应运而生。 


(“最苏州”公众号)


坚持,克服创业的难与险


2014年,纪文翰正好研一,这一年恰逢公众号的红利期,他看到了新媒体领域的创业机会,因而决定边读书边创业。11月底,他就注册成立了公司。


创业遇到的第一个困难就是资金短缺,“那时候我也是个学生,一下子要投入几千块钱去注册一个公司,可以说是身无分文。”没有资金租办公场地,这让纪文翰犯了愁。幸运的是,学校积极响应国家提出的“大众创业,万众创新”政策,对于在校大学生创业者有一定的扶持政策。在学校的帮助下,他得到了一个免费的办公位,每天能在固定地点办公,大大降低了创业成本


解决了办公场所,学校老师还为纪文翰提供了很多帮助,教导他如何培训员工,推荐他参加SYB创业培训,引导他真正了解创业。“有了这些基础的认知之后,再去创业,比起盲目创业,肯定有帮助得多。”


(指导老师给团队讲解相关内容)


此外,学校团委老师还鼓励他参加创业比赛,为他找到专业投资人,指导他撰写计划书,如何与投资人互动。“在市场的实际运营中,投资人会考虑哪些问题,关注哪些点,这些是我们一开始没有想到的,老师手把手教我们,对我们帮助特别大。”


创业之路总是充满了艰难险阻,纪文翰坦言,每天工作都十分疲倦。“凌晨两三点才睡,早上七八点开晨会。那段时间没有出去玩过,没有看过一场电影,每天都在工作。”甚至在创业前两年公司不稳定的时候,纪文翰都没有回过老家。


创业过程中,纪文翰无数次地想要放弃,但天生“持之以恒”的特质,让他不自觉地坚持了下来,“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,都要坚持下去。”2016年12月,他的新媒体公司科灵终于挂牌苏州股权交易中心,获得“江苏民营高新技术企业”称号。如今“最苏州”公众号拥有近百万粉丝,多次占据苏州新媒体排行榜第一名。公司规模逐步扩大,并形成了相关的“账号矩阵”。



“既然做了,我就一定要做到最好,如果这件事情没有做到最好,我也愿意去坚持把它做到最好。”从一名单一的写作者到自媒体公司的创建人,创业四年,带领着团队一路走来,纪文翰最大的信念就是“坚持”。


反思,走向更远未来


当自媒体市场越来越红火,“分一杯羹”变得越来越困难。作为创业者,纪文翰开始考虑起了独特性和现实性。


做城市类公众号,这是一个综合而又复杂的工作。苏州拥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庞大的“新苏州人”,怎样在现代和传统、本土与外来之间找到平衡,发掘“最”能代表苏州的东西,这是他一直以来思考的问题。“热爱苏州的理由有千千万万个,我们希望找到更多的理由,让新老苏州人都能在苏州找到自己的心灵归属。”


(科灵新媒体公司会议室的一幕)


当公司步入正轨后,不少传统行业的高管、精英慕名加入,纪文翰也有了更高的追求,他给员工提供专业的培训和实践机会,让个人和团队一起成长。同时,他还坚持做公益,回到母校为有新媒体创业愿望的大学生提供培训,为贫困学生、残障老人和留守儿童捐助物资,履行自媒体的社会责任,为城市的发展传递正能量


当社会高速发展,摆在每个人面前的选择愈加丰富,纪文翰没有被迷惑,他的选择很简单,就是追求内心的平衡和自由。同样的,当他在选择合作伙伴时,更看重愿意主动学习,愿意脚踏实地去实践和尝试的人。


“准备得越充分,遇到的风险就会越低。自己尽早准备,也是对创业的一种负责。”从他身上,或许能发现,给人生多一点尝试的空间,持之以恒地去奋斗,梦想便会照进现实。


苏州大学新媒体中心

采访:李媛媛

文案:李媛媛、曹祎珺

编辑:彭金旖

 觉得不错,请点赞↓↓↓ 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